简介
张万富 河北省邢台市郭守敬小学,五年级科学老师,授课主题《照镜子》。荣获全国第六届主体教育学术研讨会“求索杯”优秀论文二等奖,河北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优质课三等奖,中南、华北八省区优质课一等奖,全国首届新课程小学优秀课例评选鼓励奖。
教案
一、教材介绍
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《光与色彩》中的第二课。本节课是第一课时,主要研究平面镜的成像特点。
二、教学目标
1、科学探究:
能通过观察平面镜,描述其特征;
能通过预测、实验、观察、总结来进行发现探究活动;
能根据已有科学知识进行应用型探究活动。
2、科学知识:
知道平面镜特征以及反光体是需要光源的。
认识平面镜成像特点。
3、科学态度:
认真观察、勇于思考的探究精神;乐于合作,尊重倾听。
4、工程技术:为制作万花筒和潜望镜奠定基础
三、教学重难点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
四、教学设计思路
本节课抓住“照镜子”这样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活动,通过各种玩和操作,让学生先发现成像的特点,然后利用各种游戏让学生体验光的反射。
五、教学准备
教师:平面镜、积木。
学生:平面镜、积木。
六、教学过程
一、谈话导入
师:同学们,大家好!又见面了,你们还记得我来自那所学校吗?
生:郭守敬小学。
师:谁能简单介绍一下郭守敬吗?
生:郭守敬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,他从小爱观察、爱思考、爱动手。
师:你们想成为郭守敬一样的科学家吗?
生:想
师:(课件出示水中倒影照片)你看到了什么?又想到了什么?
生:我看到了水中的倒影,想到了镜子。
师:我们的古人就是看到水中的影子,想到了用平静的水面当镜子。这水面就是人类的第一面镜子,可惜镜子太大了,不方便携带,谁能能想个办法,把镜子带回家。
生:可以用一盆水来代替水面。
师:(出示课件铜鉴照片)缩一缩,非常好的创新方法。这就是第二代镜子,铜鉴的出现,让人们更方便照镜子了。
师:随着技术的发展,还有人们改进镜子的好奇心,又出现了铜镜和现在常用的玻璃材质的镜子。(出示课件平面镜)谁能给这种镜子起个名字?
生:平面镜
师:这几代镜子都保留了平面这一重要特点,都可以称之为平面镜。(板书:平面镜)你们用平面镜照过镜子吗?
生:经常照镜子。
师:今天,我们就一块来照镜子。(板书:照镜子)
(师生照镜子)
师:在镜子里你看到了什么?
生:看到了自己。
师:镜子里的你是真的吗?
生:不是,只是我的像。
师:对了,我们把平面镜能照出像,叫做平面镜成像。(板书:成像)
现在,我们已经知道了平面镜能成像,想不想进一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?
生:想研究
师:下面,我们通过一个游戏来研究像的特点。镜中读书。请把A4纸上的这句话读给你的同桌。并说出你的发现。
生:相互读书(纸条上写:元代伟大科学家郭守敬)
师:谁来 读一下我这张纸条(上写:我的发现)
生:我的发现
师:对,你的发现是什么?
生:纸条上的字和它的像是相反的。
师:有同样发现的同学请为他鼓掌。
生:鼓掌同意
师:热烈的掌声,说明你们都发现了平面镜成像的第一个特点:左右相反。(板书:左右相反)还有其它特点吗?
生:也可以上下相反。
生:从纸条的背面也正看到正字。
师:还有意外发现,没错,像大树在水面的倒影就是上下相反,这是照镜子方式不一样造成的。(这又进一步说明镜像是左右相反的)
师:还想玩游戏吗?
生:想玩。
师:下一个游戏是搭积木。
生:学生按要求搭积木
师:谁来汇报你们的发现?
生:镜中的像和积木一样大。
师:又一重大发现,像与物体大小不变。(板书:大小不变)同意的掌声响起来!
生:积木离镜面近,像就近,积木远,像就远。
师:换句话说就是物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。(板书:距离相等)
如学生看不出
师:看来,这个特点潜伏的比较深,我们一块把它挖出来!
师:请同学们先观察第一块积木和像到镜面的距离,再观察第二块、第三块,你有什么发现?
生:我发现积木和像到镜面的距离相等。(板书:距离相等)大家同意吗?
生:我发现镜子里有非常多的积木。
师:只有三块积木,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。
生:因为反射,不停地反射。
师:很好,我们把光在行进中遇到障碍物反回去的现象叫光的反射。平面镜成像的原因就是光的反射。
师: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了像的三个特点,以及成像的原理。谁愿意和老师一块玩照镜子游戏。我来演照镜子的人,你们来演我的像。
师:选一个人参与
师:我们把这个椅子当镜子,你该怎么站?
师:前进、后退、蹲下、举手
生:做相应动作。
师:谢谢你,(发奖章)大家明白像的特点了吗?
生:明白了。
师:我们再来看一张照片,你看到了什么?又想到了什么?(出示凿壁借光图片)
生:匡衡凿壁借光,想到了他家庭困难,但还学习非常认真。他很聪明,善于想办法。
师:很好,只要想办法,再大的困难也能解决。
师:为什么只有一小部分光找到了匡衡的书上。
生:因为大部分光都被墙壁挡回去了。
师:实际上所有的物体都可以反射光,只是镜子反射光的效果更好。
师:想不想帮一帮匡衡让他读书更清楚。
生:想
师:(出示课件:)请大家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帮助匡衡照亮这些文字,为了让观察效果更好一些,我们用激光笔照射。
师:开始照亮文字
师:谁来汇报一下你们是怎么帮到他的。
生:激光笔先照到后面的镜子上,镜子再将光反射到前面的文字上。
师:也就是我们照射的方向和光反射的方向是相反的。
师:还有别的发现吗?
生:移动镜子光点就会移动。
师:移动镜子就是改变光的入射方向,光点移动就是改变光的反射方向。
师:想不想增加难度,挑战一下自己。
生:想
师:出示要求:使用两面镜子照亮文字。
生:光要经过两次反射才能照亮文字。
师:同学们,通过玩游戏你有哪些收获呢?
生:我知道了平面镜的成像特点。
生:我知道了镜子的发展历史。
生:我知道了光的反射。
生:我知道了匡衡学习很刻苦。
师:同学们的收获还真不少,但我还有一个疑问,生活中除了平面镜,还有什么镜子?它们的成像特点又是什么?你们有我这样的疑问吗?
生:有
师:这就是学然后知不足,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研究有关镜子的学问。